昨天(20220420),我应邀去一家小企业进行现场指导,他们的一个新产品果汁生产线进行试产。因为是试产,所以现场状况较多,加之之前没有进行培训,虽然试产按预期完成了,但不是很顺利。还有我十多年前的一个同事,最近也打了几次电话,了解关于果汁饮料生产过程中一些主要工序参数的相关事项。鉴于这两件事,我决定给大家分享一下果汁/饮料的主要工序及注意事项,供大家参考。
一、主要工艺流程(以还原果汁生产为例)
供应商选择、采购——原料验收、贮存——投料、调配——杀菌——灌装封口——喷码——贴管、贴盖——包装——入库——发货
二、主要工序注意事项
1.供应商的选择、采购:
这个环节是生产出优质产品的前提,一定要筛选出合格的供应商。合格供应商一般有能力为你提供优质合格的原材料。
选择供应商,要对供方的组织结构、程序、过程、资源、生产能力、产品交货质量、信誉及进货价格等资料进行收集、整理。对于重要物资需要进行实地考察,出具合格的质量能力评估报告,或者供方能提供充分的书面材料(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、营业执照、生产许可证),证实其质量保证能力,制定评审表,初定候选供方名单,并将有关资料进行记录、整理,列入候选供方。组织相关部门对供方进行评审。
2.原辅料及包装材料的验收:
第一步:供应商须有有效的营业执照、生产许可证(经营许可证)和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,并经评定为合格供方。
第二步:展开一些具体的检验,包括感官检验、理化检验,必要时还需要做微生物检验。
3.原辅料及包装材料的贮存:
对于一些特殊的原材料,必须按要求贮存,该阴凉干燥的就阴凉干燥,该冷藏的就冷藏,该冷冻的就冷冻……等等。工作仔细一点,这是对自己、客户及消费者的负责。
4.投料:
每个企业在试产前一定是有了配方和工艺的,工艺要求你先加什么后加什么,保持多少温度等等,都是有一定道理和理论依据的,一定要按工艺要求执行。当最终产品不理想再度完善工艺是另当别论的事情。
很多小型企业不具备研发产品的能力,相对来说团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。一定要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企图方便和省事而忽视原材料的特性。
5.杀菌:
饮料杀菌通常采取UHT高温瞬时杀菌,一般是需要控制温度、时间或者流量等参数,具体参数根据设备和产品的特点而定。
根据包装材料的不同有前杀和后杀两种杀菌模式,大多数采取前杀,也有采取前杀+后杀的。各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经过验证最终制定杀菌参数,不可盲目照搬。
大部分企业根据行业惯例会把此工序设为CCP点(即关键控制点)
后杀:是在灌装封口之后进行的。
6.灌装封口:
此工序通常也会设为CCP点(关键控制点),根据包装材料的不同又所不同,比如利乐包有利乐包的控制参数,易拉罐、PET瓶都有各自的控制参数。
灌装根据包装材料的不同通常有冷灌装和热灌装两种,利乐包一般都是冷灌装,而易拉罐和PET瓶为热灌装。
此工序还要注意净含量的控制,要求每批抽检净含量平均值不得低于标准净含量。
7 .后杀菌:
后杀菌的选择,也是建立在验证之上的选择,后杀的目的主要是对包材微生物的控制。如果通过控制冷却时间可以满足罐体或瓶体达到自身杀菌的效果,也可以不选择后杀。
后杀菌通常和冷却是连贯的,冷却过程注意控制冷却水中余氯含量,防止二次污染。
8.喷码:要求喷码准确,字迹清晰,工整无偏斜。
9.贴管、贴盖:
要求位置正确,胶量适度,无缺少,无溢出。贴盖要求牢靠,不得出现假贴。
10.包装:
包装箱要牢固、平整、包装箱无损伤;喷码准确、字迹清晰工整;产品按规定高度码放,轻拿轻放。
11.入库、发货:
产品入库后分类,按批次存放,标识明确,并按先进先出原则发货,发货时记录生产日期,以便产品追溯。
三、检验
食品及其原料的检验,归根结底就是感官检验、理化检验、微生物检验三种。生产过程中我们根据情况可以做到有的放矢。
检验是伴随在生产前、生产中、生产结束后都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。也是戴明环PDCA循环中不可缺少的C部分。很多企业并不重视生产前和生产中的检验,只做成品检验,甚至不做检验,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思想。只有检验才能获得数据,才能进行数据分析,才能优化,才能持续改进。
关于果汁饮料的生产要点就简单分享到这里。一般规模型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和质量团队,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持续改进,但是大部分小型企业团队力量有限,如有需要,欢迎关注并留言,我将尽力解答。

图片来自网络

。
创业项目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laoyao681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aoyao8.com/2906.html